科道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就城市更新“好房子”建设

与“三生永和技术”开展深入交流

202517日,深圳—— 科道稼和圣世(四川)创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兼总裁宋志远先生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教授在深圳展开了一场聚焦城市更新“好房子”建设的深入交流,旨在探索“三生永和技术”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及城市更新中“好房子”建设的应用前景。

 

此次交流活动以严谨的科研态度为基调,围绕“三生永和技术”的创新模式以及在建筑更新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宋志远总裁凭借其在农业、建筑和生态领域的深厚积累,向孟建民院士详细阐述了“三生永和技术”在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生方面的创新成果与技术亮点。该系统通过集成现代农业技术、生态循环理念与智能建筑科技,为构建高效、绿色、可持续的城市空间提供了全新的科研思路与技术方案。

22.JPG

图为孟建民与宋志远交流后合影

孟建民院士对四川科道在“三生永和技术”在科研领域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就表示高度赞许和充分肯定。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孟院士在建筑科技领域具有卓越的学术造诣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指出,“三生永和技术”在建筑更新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的生态性能与资源利用效率,还能为居民创造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对于推动城市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与实践意义。

 

在交流过程中,孟建民院士结合自身在建筑科研领域的专业知识,为“三生永和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提出了极具前瞻性的建议和可行性方案。近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对打造好房子作出部署,强调要以绿色、低碳、智能、安全为核心指标,制定好房子标准,

孟院士受邀参与制定标准,他主动提出将“三生永和技术”用入“好房子”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中去。找到主题契合的项目合作投建,是四川科道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目标,孟院士为“三生永和技术”的未来工作提出了期待。

 

此次交流成果斐然,双方达成共识,计划在春节过后,孟建民院士将带领团队前往成都实验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与深入合作。届时,双方将共同开展一系列科研实验与技术研究工作,进一步推动“三生永和”系统在城市更新“好房子”建设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

 

 

孟建民院士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以下是他的详细介绍:

基本信息

教育背景

197810月至19827月,就读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29月至19852月,就读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导师:杨廷宝院士、齐康院士)。

1986年至1990年,就读于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职业生涯

1985年硕士毕业后在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工作。

1992年至1996年,担任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

1997年至2009年,担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院长。

2009年至今,担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3月,受聘为中国矿业大学特聘教授并任中国矿业大学可持续设计研究院院长。

现任职务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总建筑师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

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会长

主要成就

设计项目:主持设计了渡江战役纪念馆、玉树地震遗址纪念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深港西部通道口岸旅检大楼、昆明云天化集团总部等各类工程项目二百余项,获得各类专业奖项80余项。

学术论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60篇,著有《本原设计》《新医疗建筑的创作与实践》等学术著作,主编《失重》《建筑设计技术细则与措施》等学术技术书籍。

理论贡献:提出了本原设计的创作理论,倡导全方位人文关怀理念和三全方法论,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方法与路径。

科研项目: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及工具的项目负责人。

荣誉奖项

1997年获深圳市青年科技带头人称号

2001年获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

2006年获中国勘察设计大师(第五批)

200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7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2009年获援建北川荣誉证书

2010年获世博会积极贡献荣誉纪念证书

2011年获首届鹏城杰出人才奖

2012年获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称号

2014年获第七届梁思成建筑奖

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获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金奖

获南粤百杰人才奖

社会任职

全国注册建筑师考试委员会命题专家

《建筑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兼职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兼职教授

重庆大学名誉教授

人物评价

孟建民的建筑作品具有城市宏观研究的独特视角,始终体现全方位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这使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多年来他在本原设计建筑创作中的探索和努力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